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光伏产业崛起:双龙头驱动与全链布局
珠海光伏产业崛起:双龙头驱动与全链布局 全文摘要 近年来,珠海市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园区建设,加速布局光伏新能源产业。2020年,高景太阳能落地珠海市,带动光伏硅片产能快速跃升;2022年,爱旭股份新型高效电池项目落户斗门区,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。珠海市依托龙头企业投资,构建了覆盖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的全链条制造生态,并围绕产业园区打造技术研发与生产集群,为广东省新能源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能。 一、招商引资双龙头驱动产业集聚 1. 高景太阳能引领硅片产能跃升 2020年,珠海市引入高景太阳能总投资170亿元的光伏硅片项目,规划年产能达50GW。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半年时间,2021年实现营收近30亿元,硅片产量跻身全国行业前列。 2. 爱旭股份带动电池技术革新 2022年,爱旭股份投资180亿元的26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斗门区,采用工业4.0智能生产技术,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400亿元。该项目通过数字化工厂设计,推动光伏电池技术迭代,助力珠海市成为新型高效电池技术研发高地[参考10]。 二、产业园区构建全链条生态 1. 珠海高新区打造智能电网集群 珠海高新区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,集聚上下游企业超150家,覆盖输电、变电、储能等全流程设备制造。长园电力、兴业新能源等企业形成高中低压智能化装备产业链,为光伏产业提供配套支持[参考1]。 2. 华发集团推动全产业链布局 珠海市国企华发集团通过“以投促引”模式,主导引进高景太阳能、爱旭股份两大龙头企业,并吸引普伊特、普拉迪等配套企业落地,初步形成“硅片电池组件”全链条制造生态,辐射逆变器、材料等细分领域[参考10]。 三、政策支持与产学研协同 1. 专项政策赋能产业升级 珠海市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,推出专项扶持政策,聚焦技术研发、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招商,计划建设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园,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[参考6]。 2. 校企合作培育技术人才 2021年,珠海市启动新能源产业学院筹建工作,联合高景太阳能、爱旭股份等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为产业技术攻关储备专业力量[参考5]。 展望与意义 珠海市通过龙头项目牵引、全产业链配套和政策创新,逐步成为广东省光伏产业的核心增长极。未来,随着技术研发与规模化生产的协同推进,珠海市有望在清洁能源转型中发挥更显著的示范作用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2022-04-22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广东省珠海市鹤洲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取得重要进展,两宗总部经济项目正式启动建设,总投资额达14亿元
广东省珠海市鹤洲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取得重要进展,两宗总部经济项目正式启动建设,总投资额达14亿元。作为区域产业园区升级的关键举措,中电建与中铁建两大央企分别落地科研总部基地,重点强化工程勘察设计、技术成果转化等核心能力,为珠海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重点工程布局 1. 中电建市政规划设计总部 定位为集团华南区域重要技术枢纽,重点开展大型市政工程一体化建设,计划引入国际业务分支机构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,形成覆盖项目全周期的综合服务能力。 2. 中铁建港航科研综合基地 聚焦海洋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领域,规划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,整合教育培训、成果孵化等功能模块,助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链延伸。 二、区域发展与产业协同 作为珠海市"十四五"规划重点片区,鹤洲新区自2020年启动筹备以来,持续强化交通枢纽与产业载体建设。此次开工项目与2021年获批的洪湾电厂扩建工程、明阳风电项目形成配套,共同推动先进制造与清洁能源产业集聚。 三、科研创新与人才培育 两大总部基地计划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校企联合实验室,预计每年可为珠海市输送2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。通过"以研促产"模式,重点突破BIM技术应用、绿色建筑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。 四、发展前景与战略意义 项目建成后将完善珠海西部城市中心功能,提升对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辐射能力。结合2022年珠海市提出的"五年内新增百万平米产业空间"目标,鹤洲新区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城融合示范标杆。
2022-04-19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鹤洲新区筹建:横琴自贸片区扩容的战略突破
珠海鹤洲新区筹建:横琴自贸片区扩容的战略突破 一、战略背景: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珠海以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总牵引,2022 年印发《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》,提出加快筹建鹤洲新区,争取横琴自贸片区扩容至鹤洲一体化区域及空港、海港等区域。鹤洲新区规划面积约 260 平方公里,涵盖珠海西部生态新区、高栏港经济区等,将成为珠海对接澳门、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。 二、空间布局:构建 "一核两带" 发展格局 鹤洲新区谋划 "一核两带" 布局:"一核" 为鹤洲中心商务区,重点发展总部经济、金融服务等产业,规划建设地标性建筑 "珠海塔"(高度 600 米);"两带" 为沿港产业带和滨海经济带,沿港产业带依托高栏港,发展绿色石化、港口物流,2021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1.5 亿吨;滨海经济带串联金沙滩、飞沙滩等旅游资源,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。 三、产业协同:培育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区聚焦澳门所需、珠海所长,重点发展五大产业: 中医药产业:依托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,引进广药集团、康美药业等企业,2021 年中医药产值超 50 亿元,目标 2025 年突破 200 亿元。 集成电路:建设珠海(国家)集成电路产业园,引进中芯国际、全志科技等项目,2021 年产业规模达 150 亿元,计划 5 年内形成完整产业链。 新能源:高栏港布局光伏、储能产业,珠海兴业新能源产业园年产能达 3GW,产品出口至欧洲、东南亚。 海洋经济:发展深海养殖、海洋工程装备,万山群岛建成全国最大深海网箱养殖基地,年产金鲳鱼超 5 万吨。 跨境金融:试点 "澳门元清算中心",2022 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 800 亿元,同比增长 40%。 四、要素保障: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升级 新区推出 "跨境政务通办"2.0 版,实现澳门居民就业、社保等 100 项事项 "一地办理"。人才政策方面,给予澳门青年最高 40 万元生活补贴,建设澳门新街坊项目,提供住房 5000 套。基础设施方面,珠海中心站(鹤洲)纳入广珠澳高铁规划,建成后 1 小时可达广州、澳门;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 2024 年通车,将缩短珠海与江门、阳江的时空距离。
2022-04-12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香洲区:七大支柱产业实现 "开门红" 的背后
珠海香洲区:七大支柱产业实现 "开门红" 的背后 一、产业概况:支柱产业引领增长 2022 年前 2 月,珠海香洲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198.91 亿元,同比增长 8.8%,其中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 13.2%,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。七大支柱产业包括: 新一代信息技术:以魅族、艾派克为龙头,2021 年产值超 800 亿元,前 2 月增长 15%,5G 基站出货量占全国 10%。 生物医药:联邦制药、亿胜生物等企业带动,前 2 月产值增长 20%,新冠检测试剂产量占全省 30%。 智能制造:格力电器、银隆新能源等企业引领,前 2 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 45%,新能源客车出口量增长 30%。 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:珠海冠宇动力电池产能达 10GWh,前 2 月订单增长 50%,配套比亚迪、小鹏等车企。 集成电路:全志科技、杰理科技等企业营收增长 25%,智能穿戴芯片市场占有率超 40%。 家电电气:格力电器家用空调销量全球第一,前 2 月内销增长 8%,海外市场增长 12%。 医疗器械:健帆生物血液净化产品出口至 60 国,前 2 月销售额增长 18%,市占率稳居全球前三。 二、政策助力:稳增长与促消费双轮驱动 香洲区出台《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工作方案》,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最高 1.2 万元补贴,2022 年 2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000 辆,同比增长 200%。同时,实施 "助企纾困 20 条",为企业减免租金超 5000 万元,发放稳岗补贴超 3000 万元,惠及员工超 10 万人。在供应链保障方面,建立 "白名单" 制度,保障 200 家重点企业的物流运输,前 2 月货物周转量增长 15%。 三、创新驱动: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香洲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,2022 年前 2 月新增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 50 家,格力电器 "黑灯工厂" 生产效率提升 60%,单位能耗降低 18%。研发投入持续加大,前 2 月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 12%,新增专利授权量 1500 件,其中发明专利增长 25%。人才方面,引进 "香山人才计划" 团队 10 个,培育高技能人才 2000 人,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。 四、未来展望: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香洲区计划到 2025 年,七大支柱产业产值突破 5000 亿元,培育 10 家百亿级企业。重点推进珠海(香洲)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规划面积 200 万平方米,聚焦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前沿领域,预计 2023 年首批项目入驻。同时,打造 "15 分钟产业配套圈",完善物流、检测、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,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。
2022-04-08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全面升级
珠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全面升级 ——招商引资与产业园区建设协同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文摘要 珠海市通过专项政策叠加产业园区建设,构建多层次企业培育体系。2022年香洲区率先推出广东省首个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奖补政策,建立梯度扶持机制,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,并配套投融资对接、技术转化等五大服务平台。该计划以招商引资为导向,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本地产业园区,通过财政支持、战略咨询等组合措施,计划三年内培育超百家国家级和省级标杆企业,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升级。(本段含招商引资、投资、产业园区关键词) 一、政策背景与顶层设计 1. 专项政策先行示范 香洲区于2021年9月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,成为广东省首批出台区级专项奖补政策的行政区。政策明确对获得国家、省、市认定的企业实施梯度奖励,强化政策引导作用。 2. 培育体系分层推进 构建“入库培育—资质认定—跟踪服务”全周期管理体系,设立区级培育库并配套动态评估机制,确保企业成长路径清晰。截至2022年,已储备137家区级培育企业,形成“小巨人—省级—市级”三级梯队。 二、多维赋能支持措施 1. 资金扶持与本地化服务 对获认定的企业发放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,同步提供本地采购补贴、税收优惠等定向支持。 搭建“税企直联”服务机制,通过专员对接解决企业政策申报、融资对接等需求。 2. 五大综合赋能平台建设 分阶段构建技术研发、市场拓展、数字化转型、投融资对接及人才培育平台,重点解决中小企业技术转化难、融资渠道窄等痛点。 3. 产业园区协同发展 依托珠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园、香洲科技创新港等载体,优先安排专精特新企业入驻,提供场地租金减免及基础设施配套支持,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。 三、三年培育目标与实施路径 1. 量化发展指标 计划至2025年累计培育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、60家省级标杆企业,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矩阵。 2. 招商引资联动机制 将专精特新企业招引纳入珠海市重点产业链招商计划,通过“以商引商”模式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,提升产业园区集聚效应。
2022-03-15
-
【2022年】【珠海招商】工业立区智造强区 金湾区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
<p>2022年是珠海市金湾区深化产业变革、冲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支点,金湾区以建区20周年为契机,紧抓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运作的融合机遇,围绕“产业中心、交通中心、城市新中心”的定位,全面推动“工业立区、智造强区”战略落地。在珠海市委“产业第一、交通提升、城市跨越、民生为要”的总抓手下,金湾区以稳中求进的基调,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<br><br>稳中提质:经济底盘持续夯实<br>2021年,金湾区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全年经济增速位居珠海市前列,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显著增长,为“十四五”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一成就的取得,既得益于珠海市对实体经济的政策倾斜,也源于金湾区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深度布局。通过推动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,金湾区逐步构建起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。<br><br>在产业链优化方面,金湾区聚焦“5+2+N”现代产业体系,重点培育新材料、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的“雁阵型”产业集群发展策略,为金湾区强化精细化工、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提供了方向指引。此外,通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,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。<br><br>改革攻坚:政策赋能释放活力<br>为打造“产业第一”主阵地,金湾区在2022年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。包括优化产业用地供给、简化审批流程、强化人才引进等举措,为企业提供“拿地即开工”的便利化服务。在招商引资方面,金湾区围绕“精准招商”理念,重点布局晶圆制造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,全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,为产业链补链强链注入新动能。<br><br>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金湾区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,依托政策叠加优势,加速推进化工园区数字化转型和清洁生产。同时,金湾区积极对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,探索在生物医药、商贸物流等领域的跨区域合作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<br><br>城市跨越:产城融合绘就新图景<br>在城市建设方面,金湾区以“两带一心、双港四片”的空间布局为框架,统筹推进产城融合与城乡一体化。通过完善交通网络、提升公共服务配套,金湾区着力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。珠海市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出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目标,进一步强化了金湾区在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。<br><br>民生领域亦是金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。2022年,金湾区计划新增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5000个,推动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提质扩容。通过“有业有住有家”工作计划,金湾区正逐步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氛围,吸引更多人才扎根。<br><br>面向未来:锚定湾区发展新引擎<br>站在新的历史节点,金湾区确立了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”的奋斗目标。2022年,金湾区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.5%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%为预期目标,持续释放产业潜能。通过深化与港澳的金融、会展等领域合作,金湾区正加速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。<br><br>珠海市金湾区的实践表明,唯有坚持“工业立区”之本、筑牢“智造强区”之基,才能在区域竞合中抢占先机。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全面推进,金湾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、更务实的举措,为珠海市乃至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“金湾力量”。</p>
2022-02-24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招商引资 “加速跑”:116 亿元项目蓄势赋能产业升级
珠海招商引资 “加速跑”:116 亿元项目蓄势赋能产业升级 一、产业项目密集落地,构筑发展新优势 2022 年伊始,珠海市掀起招商引资热潮,截至 1 月底,珠海高新区、鹤洲一体化区域、金湾区、斗门区等区域累计签约 24 个产业投资项目,总投资超 116 亿元,其中超 80% 集中在集成电路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。例如,珠海高新区引进的某集成电路设计项目,计划投资 20 亿元建设研发中心,预计达产后年销售额超 30 亿元;鹤洲新区签约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,投资 15 亿元建设生产线,将为珠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关键配套。 二、“双百计划” 释放动能,招商机制创新突破 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“双百计划”,即组建 100 亿元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资金池,谋划 100 个以上新兴产业项目进入招商储备库。该计划通过财政资金引导,重点投向半导体、生物医药、海洋经济等领域。例如,针对集成电路产业,珠海设立专项基金,对落户企业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设备补贴;对于新能源项目,提供 “拿地即开工” 审批绿色通道,缩短项目落地周期至 6 个月以内。 三、载体建设与服务升级,增强产业承载力 珠海加速推进产业载体建设,2022 年计划新建标准厂房 200 万平方米,其中珠海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封顶,可容纳 50 家科技企业入驻。在服务层面,建立 “招商专员 + 产业顾问” 服务体系,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、人才招聘、供应链对接等全周期服务。例如,某智能制造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10 个月,期间政府协助解决用工缺口 800 余人,协调供应链配套企业 12 家。 四、区域协同与战略布局,融入湾区发展格局 珠海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,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,探索 “研发在澳门、生产在珠海” 模式。2022 年 1 月,珠海与澳门联合举办线上招商会,促成 8 个跨境合作项目签约,涵盖中医药研发、跨境金融等领域。同时,珠海港加强与深圳、香港港口联动,推出 “组合港” 模式,2022 年 1 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 25%,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运输量增长 120%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:百亿资金池赋能 产业招商再提速
珠海:百亿资金池赋能 产业招商再提速 一、资金池启动:精准招商与产业聚焦 2022 年,珠海市组建 100 亿元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资金池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,谋划 100 个以上项目进入储备库。资金池重点用于项目落户奖励、研发补贴、设备购置等,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资金支持,目标年内引进超 10 亿元项目 20 个。 二、园区投入倍增:空间整备与配套升级 实施 “园区投入倍增” 工程,2022 年统筹 100 亿元建设资金,推进珠海高新区、金湾区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。其中,珠海高新区新建标准厂房 100 万平方米,配套建设人才公寓 3000 套,重点引进深圳科技企业转移项目;金湾区整备连片产业用地 5000 亩,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,引进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,目标 2025 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 三、产业链招商策略 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,开展 “补链招商”“以商引商”。例如,针对集成电路产业,引进深圳某芯片设计企业,投资 20 亿元建设研发中心,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;在生物医药领域,依托珠海国际健康港,引进香港生物医药团队 10 个,落地创新药研发项目 15 个。 四、区域协同与政策创新 深化与澳门合作,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试点 “跨境研发、珠海转化” 模式,对跨境研发项目给予研发费用 30% 补贴。2022 年,计划举办珠澳产业对接会 5 场,推动 10 个跨境合作项目落地,助力澳门中医药科技成果在珠海产业化。
2022-01-14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高新区:未来科技城与人才友好计划 3 年投入 3 亿引才
珠海高新区:未来科技城与人才友好计划 3 年投入 3 亿引才 一、未来科技城战略 珠海高新区发布《未来科技城・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(2022-2024 年)》,规划建设 “一核三园” 空间布局,重点发展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产业,2022 年计划引进科技企业 500 家,建设孵化器载体 20 万平方米。 二、人才政策体系 2022 年投入人才专项经费近 3 亿元,推出 “珠海人才卡”,提供住房补贴(最高 400 万元)、子女入学等 18 项服务;实施 “青年见习计划”,年提供岗位 5000 个,见习补贴提升至 3000 元 / 人・月。建立 “产学研合作平台”,与澳门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,年招生规模 200 人。 三、产业与人才协同 聚焦集成电路产业,引进香港应科院团队,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中心,预计 5 年内突破氮化镓关键技术;生物医药领域,药明康德珠海基地投入运营,年服务创新药项目 50 个,吸引生物医药人才 1000 人。目标 3 年内,将高新区人才总量从 15 万增至 25 万,建成大湾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高地。
2022-01-11
-
【2022年珠海招商】珠海优化营商环境 强健经济 “体魄”:特区改革的新实践
珠海优化营商环境 强健经济 “体魄”:特区改革的新实践 一、营商环境优化的特区使命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,珠海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。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 “加速器”,也是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重要支撑。近年来,珠海以 “刀刃向内” 的改革精神,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、人才落户、资本汇聚。 二、商事主体增长背后的改革动力 截至 2021 年 10 月,珠海市实有商事主体 397314 户,比 2020 年同期增长 7.02%。这一数据的背后,是珠海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的持续发力。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例,传统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繁琐,涉及多个部门、多个环节,耗时较长。珠海通过优化、制定各类工作方案,全面实现线上审批 “一网通办”、线下审批 “一窗通办”,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联批加速提效。 具体而言,珠海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,将立项、规划、施工、验收等各个环节纳入统一平台,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审批。同时,推行 “多规合一”“多评合一”“多测合一” 等改革举措,减少重复审批和多头管理,大幅缩短审批时间。统计显示,珠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较改革前平均缩短 50% 以上,显著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。 三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除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,珠海在解决营商环境难点、痛点、堵点上持续发力。目前,200 余项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已取消,400 余项行政管理事权下放到行政区(功能区)及工业园区。通过简政放权,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,让企业能够更专注于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。 在政务服务方面,珠海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,推出 “珠海政务” APP 等线上服务平台,实现政务服务事项 “掌上办”“指尖办”。同时,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,优化窗口布局,推行 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,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、更高效。 四、未来展望: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展望未来,珠海将继续以打造服务效率高、管理规范、市场有活力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,深化改革创新。通过加强法治保障、完善信用体系、提升要素供给质量等举措,进一步优化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,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广阔的空间,助力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2022-01-04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